《经济日报》报道我市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成效

11月27日,《经济日报》刊载“西安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新闻报道,介绍了我市改革财政投入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效,并进行了点评,对我市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予以肯定。以下是相关报道:

足企业股权投资 分配环节引入竞争

西安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

张毅 何汪维

近年来,西安市通过推进财政投入方式改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等措施,让市场在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效应”日益放大;使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五大主导产业呈现稳中有升、逆势上扬的态势,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西安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近年来呈快速攀升势头。2010年10月突破200亿元大关,2011年全年超过300亿元,今年仅用时10个月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就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从无偿资助到股权投资

“将以往政府支持产业项目的无偿资助转变为通过专业投资控股公司对企业的股权投资,单个项目的扶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500万元,允许企业在3年内回购股权。”西安市财政局企业处处长冯武军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的滚动放大,2009年,西安市设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市政府产业投资管理平台,“股权管理、投资引导、融资服务”是这一平台的主要职能。

“以专业化的方式遴选项目,以市场化的方式投资项目。”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项目助理刘思佳表示,股权投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两种方式,优先股主要投向主导产业项目,只拿股息不参与分红;普通股与其他股东享受同股同酬。依托市场机制支持产业发展,既提高了支持企业项目的发展质量,又促进了财政资金的循环滚动使用。

从事农药生物制剂业务的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创立初期仅有50人,技术先进但装备落后。3年前,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推荐程序,西投控股以优先股权投资的形式向该公司出资500万元,同时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成长为年销售额3亿多元、员工500人的中型企业,跻身全国农药制剂行业八强。“去年政府又出资2000万元,帮助建立研发中心,预计2015年年销售额将超过5亿元。届时我们可按年3%的股息全部赎回财政投入股权。”公司总经理王小见告诉记者。

“政府引导资金投入——企业发展——资金退出”的资金滚动循环和放大机制,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引导带动了社会和金融资本向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集中。截至目前,西安市财政通过股权投入方式安排的专项资金累计达8.64亿元,支持的重点产业项目174个,撬动重点产业投资116.8亿元。

企业再小都能“贷”

西安灵境科技有限公司是经营多媒体展览展示业务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因为处于初创期,固定资产少,很多融资渠道都行不通。正当企业步履维艰时,西安市启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

“2012年,在市科技金融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平台的担保下,我们以公司两项专利技术做抵押,从银行拿到了500万元的科技金融贷款,同时获得财政部门的贴息补助。如今,公司年销售额达7600万元,拥有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员工300人。”公司财务总监邢德志说。

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西安市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对142家企业投放此类贷款5.6亿元,其中22家无实物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成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主流方式。

“除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我们还搭建了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补贴、风险补偿机制等多渠道融资体系。”冯武军告诉记者,这些政策充分调动了财政部门、担保机构和银行三方积极性,降低了银行不敢放贷和担保公司不敢担保的顾虑。

从分配到竞争

今年,西安市选取了工业、环保、文化、体育等7个领域的专项资金实施竞争性分配试点工作。

记者在一份名为“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指标体系”表上看到,4大类竞争指标多达29项。“在专项资金分配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将原先‘一对一’的单项审批安排转变为‘一对多’的竞争性安排方式,根据园区基本情况、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水平等指标展开竞争,通过专家评分和实地评分结果,按由高到低的排名确定资金分配,达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效果。”西安市财政局局长罗亚民表示,今年财政共安排1.2亿元支持区县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如果在往年13个区县的22个工业园区都能分到“一杯羹”,但今年经过严格的竞争性评审,在申报资金的10个园区中,排名靠前的6家最终胜出,得分最高的一家获得3000万元资金支持。其余几项参加试点的专项资金也通过类似竞争机制确定了投入项目和分配金额,体现了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资金拨付后,西安财政部门还通过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

点评

竞争提升效率

张伟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地方的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在分配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如平均分配、申请繁琐、不够透明等,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寻租现象”,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西安在扶持地方产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合理引入竞争性分配方法,有助于化解现有财政管理体制短板,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

将竞争机制引入财政资金分配,使资金分配从“一对一”单向审批,改为“一对多”选拔竞争,能够在项目选择上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从而实现以竞争促绩效,这是从制度层面打破财政专项资金“撒胡椒面”的方法,能够推进解决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据了解,这种创新的财政资金分配形式,此前在广东等地局部推广实施,如佛山市还将这一机制引入到企业技改、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其效果有目共睹。

实际上,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引入竞争分配,也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相关部门从大量的资金使用审批中脱身,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服务提供,从而更加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需要明确的是,在引进竞争机制分配财政资金的同时,政府应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利推进,不可将财政资金“托底”功能和“激励”功能混为一谈,避免造成不同区域、人群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但是在具体提供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的过程中,则同样可以引入竞争性分配方式,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