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部门预算公开信息

一、西安市财政局概况

西安市财政局是西安市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财政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拟定和执行西安市财税发展战略、政策及中长期财政规划;拟制并组织执行市级年度财政预算、财政分配政策和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及财政改革方案;管理全市各级地方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参与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和全市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运用财税政策调控经济和综合平衡全市财力的建议;制定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的政策、制度;指导全市财政工作。

(一)财政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财政发展规划、政策,起草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分析预测财政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市和区县的财政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2、承担市本级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负责编制年度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市本级和全市年度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财政决算;制定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完善市转移支付制度。

3、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及其他非税收入;管理财政票据;制定全市彩票管理制度,监管彩票市场,按规定管理彩票公益金。

4、制定全市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导和监督全市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并监督管理。

5、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税收调整政策,按权限审批或报请市政府审批地方税收的减免工作。

6、制定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指导区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7、负责审核和汇总编制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制定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和办法,收取市本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贯彻实施企业财务制度,按规定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拟订并执行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拟订并执行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制度和办法。

8、负责办理和监督市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和省、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参与拟订市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

9、负责起草市农村综合改革规划、方案,推动改革工作;负责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有关工作。

10、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市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制社会保障预决算草案。

1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政府内外债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依法制定全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防范财政风险;负责统一管理政府内外债务,制定基本管理制度;参与涉外债务等国际谈判,按规定管理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

12、负责管理全市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制定全市会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工作。

13、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和建议;负责制定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

14、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

2015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新预算法,以改革统揽全局,以提高财政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认识并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合理安排收入增长,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强政府财力统筹,坚持民生优先、重点项目优先,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政策落实的资金需要,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主动作为,严格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加强收入预测和预算执行分析,研究建立财政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相衔接的考核体系。落实《西安市税收保障条例》,全面推进综合治税,强化涉税信息比对,深化有奖发票改革,完善委托代征机制,继续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扩大“以地控税”试点范围,同时防止收入“空转”,提高征管质量。推进“营改增”试点,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解决好国地税管户移交、征管衔接等问题。

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组织。做好省、市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切换工作,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征收、足额入库。扩展非税收入银行代收范围,提高缴款服务水平。落实中省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取消、停征、下放政策。

三是围绕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省市共建大西安有利机遇,积极策划、组织、包装重点项目,全力争取中省资金和政策支持。

2、发挥市场机制和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促改革调结构,以提规模、促转型、稳财源为重点,支持工业经济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各类产业聚集发展。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创建。支持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二是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将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对单一项目支持为主向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和重大项目为主转变。深化财政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入和融资引导等资金投入机制改革。加大产业投融资体系支持力度,综合运用担保补贴、助保金贷款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推进科技保险、科技企业集合信托试点。完善创业投资等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支持科技资源共享、军民融合、科技金融合作示范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推进科技服务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等项目建设,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3、发挥市场主导和财政引导的示范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健康发展

一是支持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以支持农村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住房保险和整村扶贫为重点,推进重点区域脱贫攻坚,着力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推进一事一议政策转型升级,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以支持设施蔬菜、特色水果、标准化养殖、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和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支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专业园区。探索建立农业信贷担保财政补助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撬动作用。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水利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供水工程。

三是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副中心城市、县城、省级重点镇和旅游文化名镇建设。创新城建投融资机制,盘活存量,吸纳增量,增加总量,实现投资主体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化解城建存量债务风险。推进PPP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地铁、垃圾处理、水利工程、污水处理、停车场等公益事业建设。

4、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兑现落实好各项民生保障政策

一是落实中、省各项民生政策,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惠民实事为着力点,统筹安排各民生领域支出,确保民生支出达到“两个80%”。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优化完善民生政策,创新投入方式。同时,加强对民生资金的财政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管好用好民生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类学校免学费、公用经费补助、贫困生资助及生均拨款政策。推进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和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营养改善计划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支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学区管理改革和开发区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开放,鼓励民办和行业博物馆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支持区县、重点镇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文物、大遗址、“非遗”保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将实体书店发展纳入文化产业扶持范围。

四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提标各项政策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惠民措施,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复合付费机制,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机制,研究解决新建医院资金缺口问题。加大老年餐桌运营奖补力度,鼓励社会餐饮企业为老年餐桌提供配餐送餐服务。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就业帮扶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职业培训。进一步规范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贴息制度,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五是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支持秦岭保护、治污减霾、缓绪保畅、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民生工作,支持公共交通发展,完善相关补助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实物配建廉租房数量,加强棚改专项贷款资金管理,研究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实施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推进“八水润西安”工程,加大水源建设项目支持力度。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政法部门处理突发事件和办案(业务)一线经费保障工作。推进全国食品安全试点城市创建,提升食品药品基层检验检测能力。支持粮食危仓老库建设和维修改造,推进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和放心馒头工程,确保粮油安全。

5、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好新预算法,切实做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围绕财政改革,做好以新《预算法》为重点的相关业务培训。加强各项财税改革具体方案与新预算法的衔接,加大规范性文件审核力度,全面梳理我市现行各类财政政策,完善、修改、废止不符合新预算法要求的内容和政策。

二是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好地方教育附加等11项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相关工作。试编2016-2018年财政中期规划,开展三年滚动预算编报试点。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继续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扩大区县和开发区参与范围。依法推进预算公开,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和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同时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公开工作。

三是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于2012年及以前年度结转资金,采取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交回上级财政、收回统筹使用等措施加以盘活。继续清理整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分年度消化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现有结余资金。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完善和规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四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对困难区县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指导区县落实文化旅游名镇财政体制。关注中、省财税体制改革动态,推进我市相关改革。

五是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扩大专项资金项目库试点范围,完善项目库管理办法,建立专项资金三年期滚动项目库。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定期修订制度,研究建立专项资金准入和退出机制。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范围,将转移支付项目纳入竞争性分配范围,建立竞争性分配评审专家库。推进专项资金简政放权改革,扩大按因素法分配专项资金的范围。对彩票公益金实行项目库管理及项目评审制度。

六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扩大预算绩效目标编报范围,各单位编报绩效目标的项目资金占比达到50%以上。制订市级项目支出事前评审办法,建立财政支出事前评审评估机制。开展专项资金个性绩效指标体系建设试点。建立第三方评估评价机制。推进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管理,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

七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扎口管理机制,研究编制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办法和意见,修订《西安市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考核体系。争取中省发行地方债支持,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八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完善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逐步推行市政养护、市容保洁、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市场化。拓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

九是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加强业务应用系统维护管理,确保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推进专项资金项目库、综合治税网络监控平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等系统建设。深化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领域的改革。

十是加强新常态下财政调查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高财税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前瞻性调研,重点研究财政体制、税制改革等重大课题。优化调研课题形成机制,突出少而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杜绝年底突击“写文章”,提升课题质量,拓宽成果应用范围。加大上下左右联系力度,推广财政改革发展新成果、新经验。

6、严肃财经纪律,健全监管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规定,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落实市级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继续只减不增。推进财政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基本支出分类分档标准,制定经常性专项业务项目标准。推进公务用车改革。落实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与用汇额度双控机制,加强对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定点饭店的监督管理。完善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减少现金支出。

二是强化财政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研究制定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完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强化会计监管。

7、努力打造政治水平过硬、业务本领过硬、作风纪律过硬的财政干部队伍

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抓好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落实“三转”要求,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升案件查办水平。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强化财政内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权力运行。

二是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做好两联一包、在职党员进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建设等工作。完善业务处室职责分工,提高机关政务运转效率。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和交流轮岗力度,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和良好的干部职工沟通交流机制。以“践行财政精神、服务深化改革”为主题,创新活动载体,抓好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倡导爱岗敬业良好风气,增强机关凝聚力。

(三)西安市财政局及所属基层预算单位情况

截止2014年年末,我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共有在职职工355人,其中行政单位224人,事业单位131人。离退休职工124人。年末资产总额为24490.59万元,其中行政单位14605.74万元,事业单位9884.85万元。所属事业单位6个,具体情况如下:

1、西安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单位性质:参公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及资产情况(2014年度):年末实有在职职工29人、退休职工1人,资产总额为375.65万元。

2、西安市罚没公物管理中心

单位性质:参公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及资产情况(2014年度):年末实有在职职工15人,资产总额为153.58万元。

3、西安市市级单位政府采购中心

单位性质:参公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及资产情况(2014年度):年末实有在职职工34人,资产总额为778.97万元。

4、西安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单位性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自收自支;人员及资产情况(2014年度):年末实有在职职工18人,退休职工2人,资产总额为7691.17万元。

5、西安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单位性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及资产情况(2014年度):年末实有在职职工17人,离退休职工6人,资产总额为760.99万元。

6、西安市财政预算编审中心概况

单位性质:参公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及资产情况(2014年度):年末实有在职职工18人,资产总额为124.49万元。

二、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部门预算收支总表(见附表)

三、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按功能科目分 见附表)

四、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按经济分类科目分 见附表)

五、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见附表)

六、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部门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政府采购(资产配置、购买服务)预算表(见附表)

七、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八、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相关附件:

西安市财政局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按经济分类科目分)

西安市财政局部门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政府采购(资产配置、购买服务)预算表

西安市财政局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

西安市财政局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按功能科目分)

西安市财政局2015年部门预算公开表1